海鮮妹妹-主營產品有海參、花膠、章魚、魚翅、魷魚、蝦皮、墨魚、沙蟲、瑤柱、干貝、蝦米、蝦仁等
時間:2022-06-19 00:30
人氣:
作者:147小編
海參是我們熟知的高檔食材,平時舍不得過年了,該吃點海參了!海參有哪些種類?我們常吃的是哪些種?有哪些吃法?
海參屬于無脊椎動物、棘皮動物門、海參綱。全球有900多種,我國約140種。我國海參分布在溫帶區和熱帶區,溫帶區主要在黃渤海域,主要經濟品種是刺參,也是我國最為知名的海參種類,熱帶區主要在兩廣和海南沿海,主要經濟品種有梅花參等。其中西沙群島、南沙群島和海南島是我國熱帶海參的主要產地。海參在各類山珍海味中位尊八珍,海參體內不但富含氨基酸、維生素和化學元素等人體所需的50多種營養成分,還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酸性粘多糖、皂苷和膠原蛋白等,而且海參活性物質的藥理活性十分廣泛。是大補的食材之一。常見的可食用海參有:仿刺參、梅花參、綠刺參、花刺參、圖紋白尼參、蛇目白尼參、 輻肛參、白底輻肛參、烏皺輻肛參、黑玉海參、玉足海參、黑乳參、糙海參、方柱五角瓜參、裸五角瓜參、瘤五角瓜參、海棒槌等。
據有效統計數據顯示,全球海參品種可達一千一百多種,其中我國海參約占一百二十多種,然而并非所有的海參品種均可食用。全球可食用海參品種比例僅為3.636%,即四十種;我國可食用海參的比例為16.67%,即二十種。
海參可分為兩大類,判斷依據為圓錐肉刺狀疣足,背面有的為刺參種類,背面沒有的則為光參種類。按照生物學界門綱目科屬種的劃分方法,刺參種類是刺參科下屬種類,光參種類是海參、瓜參和芋參三大科下屬種類。
刺參科——刺參種類:即仿刺參、梅花參、花刺參、綠刺參。
1.仿刺參:別名灰刺參、刺參、灰參、海鼠。分布于日本、朝鮮和我國的山東、河北和遼寧沿海,主產于大連、煙臺、長山島等,捕撈期分春秋兩季。特點是體壁厚而軟糯,是北部沿海的食用海參中質量最好的一種。
仿刺參呈圓筒形狀,成年仿刺參通常有二十至四十厘米長,每頭仿刺參的體型大小、肉刺數目和顏色深淺是由生活環境直接影響的。嘴在偏腹部的前端,肛門偏背部,楣狀觸手大約二十個左右,肌肉發達,外表皮粘滑,體態可伸可曲。腹部:平坦,管足成不規則排列,多成三列,以保障其牢固地吸附礁巖并保持穩定姿態匍匐攀爬前行。背部:有大小不等的圓錐形肉刺狀疣足,不規則排列,多成四至六行。
仿刺參習性特殊,喜晝伏夜出,偏愛細水長流、海藻豐富的細沙或礁巖海底,但不喜有淡水注入的環境,再生能力極強,遭受攻擊而損傷或斷裂丟失部分后均能再生。環境不適之時可以排除臟物,保護自身正常健康生長,夏季水溫高時會通過夏眠來減少身體能量消耗,儲存體力和營養,每年的7~9月為仿刺參的夏季睡眠時間段。
仿刺參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河北沿海、山東、遼寧一帶,主要產地為大連、威海、煙臺和長山島等,主要的捕撈期為每年十一月至第二年的六月,其中以6月和12月為高產月份。仿刺參因其具有軟糯肉體厚的特點,屬于食用參中質量最上乘的品種之一,有參中之冠的美譽。
2.梅花參:又叫鳳梨參。體長一般60-75厘米,最大可達1.2米,寬約10厘米,高約8厘米,是海參綱中最大的一種。背部肉刺很大,每3-11個肉刺的基部相連呈梅花狀,故名梅花參;又因體形很像鳳梨,故又稱鳳梨參。梅花參偏愛水深三至十米的珊瑚沙底,生存在海洋之中呈艷麗色彩,腹部顯現成赤色,背部為橙紅色或橙黃色,間或散落些許黃色、褐色斑點,觸手則為黃色。分布于太平洋西南部,我國主要產于南海的西沙群島。 食用質量:體大肉厚,品質佳,是中國南海的食用海參中最好的一種海參。
3.綠刺參:又名方柱參、方刺參。 體呈四方柱形,長約30厘米,最長可達90厘米。背面疣足沿著身體兩側的棱角交互排列成兩行,疣足呈圓錐肉刺狀。腹面的管足很多,排列成3條縱帶,中間一條較寬??诓坑|手20個。綠刺參生活在熱帶的珊瑚礁內;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,我國主要產于西沙群島、南沙群島和海南島南部。食用質量:為南海的食用海參之一,產量較高,品質較好,但過于軟嫩。
4.花刺參:別名黃肉參、方參、白刺參。 體近圓柱形,略呈方柱狀,長約30-40厘米,最大者可達95厘米。背面遍布許多大小不等的圓錐形的疣足(肉刺),排列不規則;沿著背面兩個步帶和腹面兩側的肉刺形大而突出,其它肉刺較小。腹面管足排成3條縱帶,中間一條較寬??诓坑|手20個。生活時體色變化較大,多為橄欖綠灰色,并間有綠、黃、紅和黑色斑點或斑紋。體壁內骨片主要為桌形體,附屬骨片為C形體和花紋樣體?;ù虆⑸钤跓釒У纳汉鹘高吇蚴瘔K下,大的個體多在海水較深處;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區域,在我國主要產于北部灣、西沙群島、南沙群島、海南島和雷州半島等沿岸淺海。 食用質量:為南海很普通的一種食用海參,肉質軟嫩,優于綠刺參。
海參科——光參種類:蛇目白尼參、圖紋白尼參、輻肛參、烏皺輻肛參、白底輻肛參、糙海參、玉足海參、黑海參、黑乳參九種。
5.蛇目白尼參:別稱斑魚、虎魚、豹紋魚等。背部帶有不規則排列的黃色的蛇目狀的斑紋,整體基色為深灰色。偏愛水深為6-18米且長有少數海草的熱帶珊瑚礁海底,蛇目白尼參具有肉質肥嫩的優點。
6.圖紋白尼參:別稱二斑參、白乳參、白瓜參等。圖紋白尼參別稱的由來皆因其外形酷似冬瓜、恒定時顏色大多為乳白色,且首尾各有一塊褐色斑點。體型肥胖,整體幾乎寬度一致,底色通常呈淺黃色或白色,背部略顯淺黃褐色,但其顏色不定,體色隨著生活情形等因素不斷變化。屬于大型的可食用海參,具有肉質厚嫩的優點。
7.輻肛參:別稱為黃瓜參、石參等,海參綱楯手目海參科的1屬。體形大,長20~30厘米??诖?,偏于腹面,具楯形觸手20~30個,通常為20或25個。背面有分散的疣足,腹面有排列為3縱帶的管足。最重要的特征是肛門周圍有5個鈣質肛門齒,故名輻肛參。它的品質很好,是一種上等的食用海參,西沙群島的漁民稱它為黃瓜參。托列斯海峽的漁民稱它為石參。日本漁民稱它為子安貝參。世界約有10種輻肛參,絕大多數分布印度-西太平洋區,西印度只有阿氏輻肛參1種。中國南海產有4種:白底輻肛參、輻肛參、棘輻肛參和烏縐輻肛參,均為食用種。
8.烏皺輻肛參:別稱為烏參、烏皺參。為海參科輻肛參屬的一種海參,分布于紅海、莫桑比克等地,多生活于珊瑚礁內、水深從潮間帶到10m以及最深達30m。體呈圓筒形,長約300mm。背面明顯可別??谄诟姑?,具觸手20個。肛門端位,周圍有明顯5個鈣質齒。體壁厚。背面散布一些不規則小疣足。腹面管足排列為3縱帶。 背面體壁骨片為細長桿狀體,兩端和兩側帶分枝,此外還有少數小形不完全的花紋樣體。腹面體壁內的花紋樣體簡單,分枝像X形體。酒精標本為栗子褐色,加工后的干海參為黑褐色,并有明顯的皺紋,"烏皺參"的名稱或許由此而來。中國海南島和西沙群島;生活在珊瑚礁內,從潮間帶到水深10m處,最深可達30m。由于捕撈過度和珊瑚礁破壞,種群數量下降非常明顯?,F已被《中國物種紅色名錄》列為瀕危動物。它的品質很好,也是一種上等的食用海參,食用特點是個大肉厚,海參皂甙營養含量高。
9.白底輻肛參:別稱為赤瓜參、靴參、白底靴參、靴海參、 白底靴、草鞋底、豬蟲參。楯手目海參科輻肛參屬。常棲息在熱帶珊瑚礁低潮線附近, 由死珊瑚構成的水洼內或在被浪水沖擊的死珊瑚礁的表面。一般體長35厘米,體后部常較粗壯??诖?,偏于腹面,觸手25~27個。背面隆起,散生許多小疣,圍繞各疣的基部有一白色環,體后部更為明顯。腹面平坦,管足密集。體色變化較大,一般背面褐色,腹面顏色較淺。干品體短粗寬大,近圓筒形。背黑褐色,布滿細小顆粒;腹面白色,平坦如腳掌。一般按單只重量分為大小兩種規格,大的每只125克以上,小的50克以上。參體肉厚、肥實鼓壯、刀口整齊、腹面干凈、平整無殘跡者為上品。體形扁、背面向內側卷曲、腹部或背部有殘跡破痕者為次品。該參為大型、品質優良的經濟海參。每500克干參水發后可出水參2250克。屬于質量較好的大型可食用海參,主要分布于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、廣西北海沿海。產季多為春季和秋冬季。但是由于產量低,所以較仿刺參等海參較為少見。
10.糙海參:是海參科海參屬的一種海參。俗名明玉參、沙參、白參。分布于西從納塔爾港到紅海、向東到加羅林群島、斐濟群島、向北到日本、向南到澳大利亞以及中國大陸的廣西、廣東、海南等地,一般生活于岸礁邊緣以及潮流強和海草多的沙底。糙海參屬于光參類,其營養價值偏低,產量高,價格低,是一個家常菜的原料,并不適用于滋補。
11.玉足海參:玉足海參是海參科海參屬的一種海參。在國外廣泛分布于印度—西太平洋區域,從東非到夏威夷群島和社會群島,向北到日本南部,向南到澳大利亞洛德豪島和沙克灣;國內分布于福建,廣東,廣西,海南島,西沙群島和臺灣島等地。類圓柱形,后端較粗或兩端較細,長8~25cm。嘴偏于腹面,有觸手20個。背面散生的疣足和管足呈皺紋狀皺縮。體表面暗褐或紫褐色。玉足海參產量高,價格低,是一個家常菜的原料。
12.黑海參:是海參科海參屬的一種海參。中國西沙群島和海南南部沿岸出產很多,體長20~30厘米,體黑色或深褐色,產量多,售價低,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。
13.黑乳參:又叫做烏圓參、開烏參、烏參、大烏參等,海參屬于海參綱類檐手目海參科,形態體寬而厚,兩端鈍圓,體長250~300 nlm??谄诟姑?,具觸手20個。肛門偏于背面,周圍有5組呈放射狀排列的小疣。腹面平坦,管足很密集,排列無規則。生活時全體為黑色,但腹面顏色較淺,背面常散生著少數灰白色斑點。觸手為黃色。棲息在熱帶珊瑚礁沙底。我國西沙群島多產,為優良的食用海參。
芋參科的光參種類有海棒槌和海地瓜兩種。
14.海棒槌
海棒槌別稱為海老鼠,體表光滑且體壁超薄,呈半透明狀,能夠較容易地看到內臟和縱肌等體內結構,沒有肉刺或者管足,通常體色為黃褐色或者灰褐色。海棒槌屬于食用價值很低的海參。
15.海地瓜:又稱海瓜、海茄子、香參、白參,茄參等。其名稱由來因顏色、體型酷似地瓜而得。海地瓜體壁如海棒槌超薄,呈半透明狀,體型為紡錘型。體長通常為四至十二厘米。生活在海域中呈肉紅色,干制后腹部呈淺棕色,背部呈棕黑色。穴居在從潮間帶到水深80米的軟泥底,少數生活在泥沙中。春秋季捕撈,捕后去內臟,用海水煮及加鹽腌制,曬干備用。分布于我國廣西、廣東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蘇等沿海海域,日本、菲律賓、印度尼西亞等海域亦有分布。
瓜參科的光參種類有瘤五角瓜參、方柱五角瓜參和裸五角瓜參三種。
16.瘤五角瓜參:體長4一12厘米,寬1~3厘米,略呈五角柱狀,兩端較細而鈍圓。背面有多數大小不等、排列不規則的瘤狀突起,每個突起上有一個能伸縮的疣足。腹面稍凸,前后端翹起,形如船底。腹面管足成3縱帶排列,每帶具管足4一6行,靠近兩端管足數目減少??诤透亻T都偏于背面??谥車腥切未罂诎?個。觸手10個,腹面一對較小。肛門周圍有5個小齒。因體壁較硬,難以咬嚼,所以食用質量較差。
17.方柱五角瓜參:方柱五角瓜參(PentactaquadrangulasisLesson)在我國南海有廣泛分布,資源十分豐富。因體壁較硬,難以咬嚼,所以食用質量較差。
18.裸五角瓜參:為瓜參科裸五角瓜參屬的一種海參,分布于日本、墨吉群島以及中國大陸的山東、浙江、福建等地,主要棲息于水深15-30米的有碎貝殼和礫石或煤渣的沙底。這種參同樣體壁較硬,難以咬嚼,所以食用質量較差。
親們還知道哪種海參能吃,好吃,怎么吃,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。
我是凡慕來美食烘焙,美食領域創作者,原創不易,侵權必究。
野生海參-原創經常吃海參有什么好處?哪些人不適合吃?一次說清楚
Copyright ? 2012-2022 海鮮妹妹 版權所有 備案號:桂ICP備2021004354號-2
本站資料均來源互聯網收集整理,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,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,請跟我們聯系。